沙巴体育网址_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网投|盘口

图片
一座小镇出了7个中国传统村落 罗源中房走出古村保护活化利用新路
时间:2023-05-15 09:00

(文章来源:福州日报 2023.4.20 记者:任思言通讯员 黄佳文 林晋如 刘其燚)

 (中房镇岭兜村转水桥成为网红打卡点  通讯员 游永健摄)

 

  近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罗源县中房镇溪门村入选。这是中房镇入选的第7个中国传统村落。

  为何一座小镇能孕育这么多名古村落?据介绍,中房镇已有千年历史,拥有10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该镇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汇聚村民力量,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文旅产业,积极探索古村活化利用之路。

   村民守护 让古村“留”下来

  青砖黛瓦、白墙挑檐……走进群山环抱的溪门村,一座座极具历史感的老建筑映入眼帘,与蜿蜒河廊、叠石流水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

  “村里的溪门宫、黄氏祖屋、水尾宫庙等都是经典的古建筑,村里还有一条千年石拱桥,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来观光。”溪门村村支书黄照通介绍,溪门村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保留有古建筑20余处,街巷保存基本完整。

  古村历史风貌得以保留,离不开村民们的悉心呵护。“村民们对古宅都很珍惜爱护,古厝修缮时,大家都争着出钱出力。”黄照通说。

  在深坑村,村民们同样满怀热情,通过联合罗源县魏氏宗亲会,完成了魏氏宗祠、魏氏祖屋等20多座古民居修缮,大大改善了古村面貌。

  在村民自发的保护背后,是中房镇政府的引领示范。该镇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厚富村、满盾村、深坑村、岭兜村等传统古村落分别投入数百万元,完成了基础设施改善、古建筑修缮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在保护村落风貌的同时,改善其人居环境。

  挖掘文化 让古村“活”起来

  老建筑留下来了,怎么活化利用?中房给出的答案是:打好“文化牌”。

  在深坑村,修复如初的魏氏宗祠、魏氏祖厝等古建筑是村里提升文化振兴的重点,承担着村县志馆、书法展示馆功能,围绕传统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定位传统文化与红色研学主题,成为村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的重要场所。

  以村落为平台,以文化为底色,中房镇依托传承下来的古建筑,挖掘各村的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载体,存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不但要保护‘筋骨肉’,更要传承好‘精气神’。”罗源县历史文化古厝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陈粤介绍,依托“一村一表”,中房镇深度挖掘各村的历史文化,修建文化介绍墙、文化展览馆,将厚重的文化底蕴转化成可以“摸得着”的文化环境。

  文旅融合 让古村“旺”起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岭兜村的镇村之宝——转水桥。它始建于宋元丰七年,也就是1084年……”走进岭兜村,村支书黄玠浩正为一批游客介绍村中的古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鲜活的历史课本。”

  在岭兜村,转水桥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不仅备受游客青睐,还被罗源县美协、摄协列入采风点中,吸引大量的美术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写生、拍照。

  古桥有魅力,古厝也焕发新活力。满盾村和岭兜村在福建传统村落建筑海峡租养平台挂名,将古厝以民宿的形式推向市场,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就能为乡村振兴打造新的产业项目。”中房镇党委书记林云介绍,立足特色资源,该镇持续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积聚人气,让古村“旺”起来。

  针对文化遗产分布范围较散、隶属不同村庄的瓶颈,该镇还采取了组团式乡村振兴的策略,推动地理位置相邻的林家村、叠石村、满盾村联合组建旅游公司,共同发展文化旅游业。

  如今,通过旅游、研学、云上游等形式,中房镇一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增收,一边反哺传统村落保护,让传统村落村民的利益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来源:名城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