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网址_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网投|盘口

图片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获评2022年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时间:2022-12-08 10:07
 为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2022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在组织筛选出的40个优秀案例中,“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成功入选
“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要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的信息专报件上作出重要批示,揭开了闽江河口湿地二十年保护的序幕。经过二十年不懈的保护建设,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重要驿站之一。
二十年来,闽江河口湿地从抢救性保护到逐步修复治理到科研宣传教育,保护范围逐步扩大,保护方式不断创新,逐步形成涵盖基础研究、生态修复、社区融合、产业带动、生态教育、开放合作六大核心工程的“闽江模式”,成为福建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基地。

治管结合,解决互花米草治理难点。创新长效除治互花米草的治理手段,采取“刈割—旋耕”、人工除治等物理方法,按照治管结合的工作模式,配合种植红树林(秋茄)、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芦苇等恢复乡土植被进行长效防治,保留适当光滩,实现在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同时,保障候鸟的觅食与栖息。

久久为功,落实退养还湿。持续开展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内外退养还湿动员工作,通过多年来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为养殖户争取合理合情的补偿、吸纳养殖户为湿地保护区的管护员等方式收回养殖鱼塘,并将其改造建设成浅滩湿地和生态鸟岛。


科研合作,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强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积极搭建高层次科研交流平台,强化湿地科研指导及技术力量,科学评估并指导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闽台合作,守护中华凤头燕鸥。创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以共同守护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为契机,与台湾建立密切的保育合作模式,实现保育信息共享和策略前瞻。

联防联控,严格落实执法。二十年来,闽江河口湿地严格执行湿地生态保护制度,明确湿地保护区红线范围,规范设置湿地保护区划界标,哨卡,依托科技发展,安装升级巡护GPS定位装置等设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区常态化执法巡护。


 

多措并举,实行共管共治。通过聘请湿地周边居民为湿地巡护员和保洁员、组织开展湿地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建立并逐步完善爱鸟人士参与湿地保育管理机制等方式充分调动和吸引民众参与湿地保护。

生态保护,营造百鸟乐园。大大小小的“绿洲”散落在水中央,或长着茂密小树林,或长满茵茵水草,成群候鸟围着“绿洲”觅食、戏水,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长期坚持生态保护的闽江河口湿地保护面积达2381.85公顷,区内野生动植物达1089种,共有鸟类313种,其中水鸟166种,数量超过24000只,是全球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的重要繁殖区,是小青脚鹬、白腰杓鹬、大滨鹬、三趾滨鹬等珍稀保护鸟类的迁徙中转站、补给站和重要停歇地;还是勺嘴鹬、鸿雁、小天鹅、黑脸琵鹭、白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越冬地。


开发共享,提升综合效益。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了鸟类的天堂也使闽江河口湿地成为福建生态旅游的重要“网红打卡点”和摄影爱好者观鸟拍摄的首选地,每年吸引游客近50万人,常年为周边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并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实现了湿地生态保护与社区民生发展的和谐共赢。

形式多样,拓宽公众生态教育宣传。积极发挥湿地作为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闽台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省市区党校生态教育现场教学点、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作用,每年接待各类学习参观团体270余次7万多人次,广泛提高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积极接洽自然教育机构,加强研学合作,注入教育活力,创新研学新路径。





创新保护利用新方法

创新保护利用新方法创新保护利用新方法
来源:生态环境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请输入以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