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后,有些人会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甚至全身不适。“这种情况是季节性情感障碍,也叫‘冬季抑郁症’,是指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12日,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心理康复中心主任林涌超表示,但如果出现连续或严重的失眠、情绪低落等情况,影响生活和工作,则需要尽早就医。
35岁的小陈是一名公司职员,最近她发现自己食欲不振,做事提不起劲儿,还变得喜怒无常,不仅自己身心俱疲,也给家人造成了困扰,因此来到市二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就诊。“每到秋冬季节,就觉得自己反应变慢,工作生活无法集中精力,晚上睡不着早上不想起,同事一句话我能想半天,下班只想躺床上,有时会莫名其妙烦躁,有时又感觉难受想哭……”小陈说。林涌超详细问诊后,诊断为“冬季抑郁症”。
据介绍,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性格内向敏感的人群、室内工作者(尤其是体质较弱和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生活不规律者和饮食不恰当者容易患上“冬季抑郁症”。林涌超表示,冬季气温变化大,可以通过享受美食、多晒太阳、探亲访友等方式找寻温暖。
此外,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也是“冬季抑郁症”的重要表现,因此要注意控制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适当服用维生素D不仅可以弥补冬季日光照射不足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对情绪调节也有一定作用。
据介绍,增加日光照射和室外运动的时间对预防“冬季抑郁症”有良好效果。同时,经常参加室外运动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因子,改善脑细胞的活性,还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排除体内多余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从而有效预防抑郁。此外,还应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保证良好情绪。固定就寝和起床的时间,减少熬夜,睡前尽量避免咖啡、浓茶等兴奋性物质的摄入。避免剧烈活动,听舒缓的音乐助眠等都是保证良好睡眠的有效措施。(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林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