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当咳嗽声持续数周,甚至咳到面红耳赤、呕吐不止时,那这可能并非普通感冒,而是百日咳在作祟。
一、揭开百日咳的神秘面纱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发的传染病,之所以叫“百日咳”是因为它的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咳嗽症状能持续2-3个月。
(一)百日咳的发展
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卡他期(1-2周)
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孩子会流鼻涕、轻微发热、咳嗽,很容易被忽视。
2、痉咳期(2-4周)
这是百日咳的典型阶段,标志性“鸡鸣样”咳嗽,成串剧烈咳嗽后伴随深吸气的高调回声,夜间加重,可能咳到呕吐、缺氧甚至肋骨骨折。
3、恢复期(2-3周)
咳嗽逐渐减轻,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数月。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
婴儿以及接种过疫苗或曾感染过百日咳的孩子,他们的症状表现或许并不典型。特别是小婴儿,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痉挛性咳嗽,而是表现为皮肤发紫、呼吸急促、呼吸暂停甚至窒息,这些情况十分危急,一旦发现,家长必须立刻带孩子就医。
二、百日咳的传播与易感人群
百日咳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菌随飞沫扩散。婴幼儿是百日咳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还可能引发肺炎、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如果家中多人出现剧烈咳嗽,尤其是小婴儿出现典型的“鸡鸣样”尾声痉挛性咳嗽,且大孩子或成人持续咳嗽,经过常规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时,应考虑是否为百日咳感染。这种情况下,建议全家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三、百日咳的预防
预防百日咳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和日常防护。
(一)接种疫苗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根据最新免疫程序,婴幼儿应在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
(二)日常防护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家长如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佩戴口罩照顾婴幼儿。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四、感染后的应对
1、及时就医
发病1-2周内使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减轻症状、缩短传染期。
2、隔离措施
患者至少需隔离至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或痉咳开始后3周。
3、家庭护理
保持空气湿润,少食多餐避免呛咳,密切观察婴幼儿呼吸状况。
4、避免接触感染者
如果家庭成员或周围有人感染百日咳,应尽量避免孩子与其接触,必要时进行隔离。
五、打破误区
误区1:只有儿童会得百日咳。
真相:成人感染占比升高,且多为隐性传播源。
误区2:接种过疫苗就100%不会感染。
真相:疫苗可大幅降低重症风险,但保护力随时间下降,需加强免疫。
百日咳不是“过去式”,而是仍需警惕的呼吸道杀手。通过全程接种疫苗、关注家庭防护、及时识别症状,我们能为脆弱群体筑起健康屏障。如果发现持续痉挛性咳嗽,请及早就医,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